我對《天龍八部》的個人觀感

受最近《天龍八部》的電視劇上映驅使我去看這部小說,話說金庸的作品我一直以來都沒有看齊全,其中只看過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亦只喜歡後兩部作品而已,其一是不侷限故事朝代年份不拘泥武學招式,主角所學的獨孤九劍是因應對手而改變的無招勝有招;其二是唯一破格傳統走出新角度去重新描寫武俠小說。而今次看完《天龍八部》後,相比起談論是否好看,我更傾向稱之為奇書。


首先,這是一部少有描寫三位主角的故事,其中段譽、蕭峰更各佔了十四章回的篇幅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看似奇怪像突然更換了作品主角一樣,上一位主角人間蒸發消失一段長時間。其次是蕭峰是第一位甫出場就是絕世高手的主角,這一點對於身為古龍迷的我是非常熟悉的人物設定,可見日後古龍在創作路上為了走出自己風格而參考蕭峰跳過主角成名歷程的描寫有重大影響(天龍八部出版於1963年,即使相比武林外史的沈浪還要再早四年)。


另一項作品特色就是無限奇遇,由於堆滿了三個主角於同一部作品當中,導致描寫人物修練武功成長的篇幅需要大幅縮減,導致產生了段譽與虛竹兩位「行運超人」一身過百年功力幾乎全由外力賦予,而蕭峰本身就已是江湖上的第一高手亦無需詳述。同一時間本作又出現大量從相認到陰陽相隔、從相愛到相殺不足一個時辰就完結的轉折又出奇地多,蕭峰與阿朱、虛竹與葉二娘、葉二娘與玄慈、蕭氏父子與慕容父子的恩仇、段正淳與一眾小三皆是如此。然後最弔詭的是星宿派與丁春秋的形象也幾乎照著紅衛兵來描寫,算上年份剛好是大躍進時期(1957-1961)與文革時期的中間(1966-1976),這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來說也是頗大膽的舉動。


正因以上種種因素,這也是我認為本作難言好看的地方,因為當中摻雜的各種元素多得足以拆開分成三部長篇作品也足以延伸創作下去,但亦因為這種密集度吸引了第一代的「戰力廚」去喜愛這部作品,故事內保守估計至少十位一線高手都能達到真氣外放的境界,連跑龍套的劍神卓不凡都能發出劍芒,把這些人搬去其他金庸作品馬上可成為絕頂高手。但以上種種複雜性又不一定真的因為作者的功力問題而生,因為《天龍八部》的意思正是以佛教的神話人物形象來塑造角色的群像劇,繼而將各人的人生軌跡互相交織起來。其中又以大理段氏、姑蘇慕容、蕭氏父子的三個家庭為核心去帶出對民族與國家對自身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金庸曾言:「《天龍八部》部分表達了佛家的哲學思想,就是要覺悟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才能領略佛法,常樂我淨。佛家對人生的真諦有深刻的理解。」



個人對《天龍八部》的人物對應猜測:


大乘佛教經典敘述佛陀向諸菩薩、比丘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聞法,《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云:「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


由於天龍八部發願護持佛法,歡喜奉行,因此佛陀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相隨護法。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無量大菩薩,智光菩薩等新發意菩薩,阿若憍陳如等諸大聲聞,天龍八部,人非人眾,各各一心,受持佛語,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天龍八部是:天、龍、阿修羅、夜叉、迦樓羅、緊那羅、乾闥婆和摩呼羅迦,在印度婆羅門神話中也有這八類神祗,他們也是佛教的護法。而這八大護法神中,以諸天和龍神的福報較大,八部護法神又以他們為上首,故稱為「天龍八部」。


■天(蕭峰,福大但難免一死,死前症狀對應丐幫幫主身份)


天是指天神,福報大、壽命長,身相莊嚴。眾所熟知的護法有二十諸天中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天界眾生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即三界二十八天。生前修行善業的眾生,會因業報投生天界,享受各種超越人間的快樂。


但天眾的地位也並非至高無上,因六道眾生仍處於輪迴之中,儘管福報大,但壽終命盡之後不免一死,臨死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




■阿修羅(慕容復,嫉妒心強、傲慢自大,常與帝釋天爭執)


阿修羅因瞋恨心強,好戰鬥勇,雖福報類似天道,卻不屬天部。阿修羅原是印度古老的惡神之一,後來成為佛教護法。據經典記載,阿修羅的男眾極醜陋,而女眾極美麗。


阿修羅王常率領部將和帝釋戰鬥,互相妒忌爭奪,常有惡戰。根據《大方等大集經》記載,佛付囑阿修羅王,若有眾生不信三寶,以阿修羅王大神力之故,能令眾生相信,而阿修羅也承諾護持受持佛法的四眾佛弟子。




■龍族(段譽,龍為皇室象徵,段氏皆為佛教虔誠信徒,又與消遙派有關聯)


在佛教的龍族遠高於一般騰雲駕霧的蛇形神獸,依據業報有胎、卵、溼、化四種投生方式。龍有大神力,能隱身,可變大變小,上天入地,壽命可長達一劫。《分別業報經》載:「修行大布施,急性多瞋怒,不依正憶念,後作大龍身。」


一般來說,龍族自幼向佛,是佛教虔誠的信徒和守護者。古印度人和中國人對龍都很尊敬,認為水族中以龍最為尊貴。佛經記載諸龍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其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靈鷲山前聽法,轉為男身,現佛之相,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迦樓羅(鳩摩智,本喜吃龍,對鑽研武學過於執著,後因佛陀指點後破除執念)


迦樓羅即金翅鳥,是古印度神話傳說的一種巨型神鳥,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毗溼奴的坐騎,而在佛教中位列天龍八部之一。依佛典記載,迦樓羅的翅膀是由眾寶交織而成,所以稱金翅鳥,它的兩翅張開時有數十餘里。


《長阿含經》:「金翅鳥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溼生;四者化生。皆先大布施,心高凌虛,苦惱眾生,心多瞋慢,生此鳥中。」迦樓羅的傲慢脾氣大,相較於龍族也不遜色,而迦樓羅則專以龍為食。




■夜叉(虛竹,佛教守護者,統領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導人向善)


夜叉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印度神話中,夜叉則是一種半神的小神靈,又稱「藥叉」,是捷疾鬼、能啖鬼、輕捷、勇健等意思。傳說中,夜叉與羅剎同時由梵天腳掌生出,但雙方通常相互敵對。


據《長阿含經》載,夜叉受毘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大智度論》卷十二舉出有三種夜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宮殿飛行夜叉。




■乾達婆(阿朱,因香氣被段譽識破真身,常以男性形象登場)


乾達婆本義為變幻莫測,因傳說不食酒肉,唯以香氣為食,故稱為香神。投生為犍闥婆的因緣,是少瞋、多布施行善,喜歡演奏樂曲,而得此果報。因以香味為食,能演奏音樂又能操控香氣,也被稱為「香音族」。


據《大智度論》卷十所載,乾達婆王常至佛前,彈奏讚佛,三千世界為之震動。唐朝以前,乾達婆常以男性形象出現,後來才逐漸有女性形象。




■緊那羅(王語嫣,似人非人的神仙姐姐)


緊那羅又名樂天,意為歌神,和乾達婆同為帝釋天御用的樂神。這一族群,鳥身人首,或人身馬頭,頭上有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因其頭上長角故,被稱為「人非人」。此外,緊那羅有男女相之分,女性相貌端莊,聲音絕美。乾達婆與緊那羅常在佛教法會中以唱誦詠讚諸佛、以音樂莊嚴道場,可謂是音聲作佛事的最佳典範。




■摩呼羅迦(阿紫,異於常人的蛇蠍心腸)


摩呼羅迦是佛教傳說中擁有蛇形的神,是人身而蛇頭。《維摩經略疏》卷二云:「摩呼羅迦,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瞋少施,貪耆酒肉,戒緩墮鬼神。」


其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特殊的因緣,而有機會修持慈悲、智慧,從而得以脫胎換骨,超越畜生道的宿命,於是發願以神通力護持佛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