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回憶錄》,看李光耀對語言學習的重視




話說近期ViuTV推出一套「人住公屋我住公屋」的節目對比一下國外與香港公屋的差別,其中新加坡眾所皆知他們的組屋最初是來港參考公屋設計,結果現在的房屋規劃卻反過來做得比香港好。 所以我藉著機會看了兩本李光耀的自傳《李光耀回憶錄》和《李光耀觀天下》嘗試了解一下新加坡的發展故事,而這次提及的前者一書是以國家教育制度為主題。

雙語教育政策的迫切性


李光耀在書中多次提及掌握多種語言的重要性,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講一種語言,只懂一種語文,對個人和社會也是構成問題。 多懂一種語文會多了解一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人的思想,會對他人有更多的了解和容忍。 他也發現沙文主義者,執拗的和極端的人往往只懂一種語文。

因應語言霸權史而轉變


而在掌握多種語言方面,他以世界主流語言為優先,他引例提到羅馬帝國崩潰後,拉丁文曾經是多數西方國家最通用的語文,再後來又被法文所取代,直到美國堀起後英文才正式成為現今所認知的主流語文。 所以說一旦中國在世界站穩陣腳後,普通話將會是各國人士的必修語言。

華語(包含普通話、國語、粵語)是聯合國公認的世界五種語言之一,也是這五種語言中的唯一亞洲語言,其他四種包括是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

但在多年後的語文學習推行,李光耀還是發現雙語學習上的問題,就是語言能力與智力並不相等,亦無關聯,所以必然要在英語和華語之間選擇一個作為主導語。 結果李光耀終究無法掩飾其功利思想,他認為語文的首要作用是協助使用者謀生求存,於是作出「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決定。 他令到新加坡從複雜的多語言環境,轉變為英語和母語並重的制度化雙語教育,母語作為本族文化交融的臍帶,英語處於運用管理的主導地位的格局也不會改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