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語言學家》,一本饒有趣味通識課本



作者Dan Jurafsky是一名語言學教授,他在本書中以語言學角度講解了不少餐單菜式名字的源由,從用詞中察覺出高級和廉價餐廳的差別,還有一些醬料名稱的背後故事。 

例如Ketchup對於使用粵語的人們來說會誤以為是從發音「茄汁」中直譯回來,原來最初的意思是指福建方言中的「魚露」。 並且最初的茄汁是用蕃茄、鹽、鯷魚、紅蔥頭、黑胡椒、香料等材料製作而成,直至後來亨氏發現加入糖和醋後能夠令醬料保在更久,更適合大量生產營銷的時候,Ketchup才開始變成貼近現代的甜酸口味。 

至於在餐單上,高級餐廳更喜歡在菜式上展示食材的牧場或農場來源地,更常使用罕見、冗長的華麗詞藻;相反廉價餐廳更習慣以「真才實料」、「貨真價實」等字眼來強調自己材料的品質,其實從結果而言這行為有點欲蓋彌彰。 這些對我而言都是頗新穎的想法,沒想到原來一個普通的menu當中也能解讀到這麼多的訊息出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