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成功的創造消費價值例子: A Diamond Is Forever



我一直認為現代的人類社會架構一切是由人們的「信任」所定下來的公認制度,而法定貨幣正是當中的表表者。 但大家認為它具有「交換」的價值,貨幣才能被當作財富去看待。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亦有一個相似例子,它就是鑽石。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相信大家小時候就有聽過上面這句廣告語,鑽石可謂是每個女孩子的心頭好,有誰不希望將來的丈夫能夠提供一個幾卡的鑽石戒指向自己求婚呢? 但大家有沒試想過鑽石背後的故事,其實在1930年以前是沒有貴族人士使用鑽石戒指求婚,這個價值觀是由人為灌輸出來。

De Beers正是背後壟斷全球鑽石業的創始者,現時仍然掌握超過4成的鑽石開採和貿易市場,在百年多前更佔近9成。 當時他們的領導層曾經說過以下兩句話-

「我們唯一的危機就是新礦的突然發現,人們會不顧一切地傷害我們的一切。」
「常識教會我們提升鑽石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們變得稀缺,就是減少產量。」

在華爾街大蕭條時期,De Beers一度面臨鑽石貿易滯銷,於是後來找到廣告公司N.W. Ayer將鑽石重新包裝成和婚姻承諾掛鈎,接著迎來爆炸性的營利增長。

美國從1988年到1997年,單顆鑽石手鍊銷量從40萬件上升到260萬件,結婚十周年鑽戒銷售大幅上升。
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求婚鑽戒比例上升到77%,34歲以下的女性擁有鑽飾從1980年的25%升到1995年的80%。
香港從1980年到1993年,結婚鑽戒的佔比從3%提升到55%。
中國內地市場從無到有,在1993年時上海還沒有一對新婚夫婦用鑽戒作為求婚信物,再到之後的13年,鑽飾擁有率從0%增長到62%,求婚鑽戒18年間則上升了48%。

以上種種都反映出鑽石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消費領域,而這意味著人們的思想是極之容易受到傳播媒介所影響,一旦某個產品的價值擁有足夠的人群數量支撐,其中的價值體系就得以形成,這就是我們現在身處的資本社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