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早以前就在思考的問題,究竟人們是何時開始愈發重視「自我」的存在?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發想。
所謂自我是外界影響的集合體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選擇居於大城市中尋找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意味著高人口密度城市正不斷增加,人們每天都要在社群中面對著各種各樣的人士,在工作上你必須建立一套個人形象,讓旁人信賴你的工作能力與重要性。旁人對你的看法就如一面鏡子般映照出你的社會地位,就如「仁」字一樣,二人才能成仁,只有眾數才能建立出一個社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的抉擇,都會不其然地受到周遭的環境所影響。例如當你想去旅行的時候,會根據機票的價格與優惠時段來更改日子;你所喜愛的歌影視明星,是受到當期時非看不可的大熱氛圍所吸引,與他人一窩蜂地湧上這股熱潮,不然你沒跟上就會顯得落伍;你所玩的手遊要迎合人潮而轉 game,因為人流夠多才會好玩,才能成為日常社交的其中一個交流渠道。
以上種種的坊間評價和他人意見,都在說明每個人都是無時無刻受到外界影響,通過所接觸得到的外部資訊來作出決定。
現代鏡子的發明史
1460年 現代鏡子的發明者是威尼斯人,確切時間不明,此為約略年代。
1507年 安德里亞和蓋羅首次將錫和水銀的合金用於鏡子背面,從而製造出了第一面精緻複雜的鏡子,此後鏡子製造工藝成為威尼斯最重要的機密。
1664年 法國財政大臣柯爾貝爾設法將這一工藝秘密引入法國,威尼斯對鏡子工業維持了150多年之久的壟斷局面才告結束。路易十四為了展示這一新興工業,還特意在凡爾賽宮興建了一座名為「鏡廳」的長廊。
最貴在世畫家 David Hockney 曾經在 BBC 專題節目中作了完整的實驗與論證,提出「玻璃透鏡」以及「暗箱描繪」等重要的光學工具被西方繪畫界刻意隱藏了數百年的秘密。當中解釋了為何西方繪畫界的水平何以突然在 15 世紀後 ( David Hockney 認為精準地說是 1420 年以後) 突飛猛進,從此西方的「寫實」與東方的「寫意」也在那時直接走向截然相反的道路。
中西兩方的思想分野
這或許說明畢卡索為何摒棄早期的寫實主義轉為「抽象派」,正因為西方運用了好幾百年的透視、解剖學的技術,借用科技協助的進步發展已經逐漸走上極限。在 1840 年相機被發明之後,寫實路線的道路更是愈走愈窄,唯有通過從「唯物」走到「唯心」、從用眼看到用心看才能回歸藝術根本。
相反中國好幾千年來都只用成像模糊的銅鏡來看自己,或者說清朝以前的幾千年來中國都沒能用眼睛好好看自己與眼前的世界,反觀西方卻很早就渴望且努力地想看清楚自己、看清楚眼前的一切,這也才是西方畫家會想到使用透鏡來作畫的根本原因。
這反映出西方具備著尋根問底的精神,也慣於依賴工具和制度作為客觀標準,衡量路線發展是否準確無誤,同時亦能在遇上困難為時選擇更改路線去尋找更多可能性,相反中國則始終如一地追求穩定路線。
通過水中影子,原始人才首次認識到自己的樣子,通過現代鏡子,人們才開始在意儀容,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正因如此,16 至 18 世紀的哲學家才會愈發注重「自我意識」的探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