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uren是John Templeton的曾姪女,她以此書簡述了Templeton的投資理念,讓大家了解一下這位堪稱投資市場上最早進行全球性投資的先軀者,是如何看待投資這門學問。
Templeton提下出了投資人認知(perception)這項概念來說明人們就是市場情緒的本因。 一間企業的資產價值很難短時間內出現大幅改變的情況下,剩下來的唯一變數就是投資環境與投資人的認知。 在決定資產價格時可以在一些最強烈的漲跌過程中觀察到,例子一如今年熱捧的手機部件、電動車、5G概念股。 一言以蔽之,在眾人忽視或對該產業悲觀時就是良好的投資機會,相反眾人熱捧則代表剩餘的好日子不多。 就他只看比較長遠的前景,執著於將來的可能事件,這跟我的思路相近。
而且他又提到一點是每個投資者的心魔,就是渴望將手頭上價格不動的股票換成近期開始熱炒、價格上漲的其他股票。 自問在最初的分析和研究做得仔細充足的話,理應堅守自己的原則。 Templeton在此說了一句話「思索你所用投資方法的時刻,是在你最為成功的時候,不是在你犯最多錯誤的時候。 」
令我感興趣的還有他的一套預測成長計算法,就是拿目前的股價除以他估計五年後的盈餘不超過五倍的股票。 換句話說,拿他估計一家公司未來第五年的每股盈餘去除股價,數字等於或低於五。 我自己粗略計算過,要達成這個標準的前題差不多等於淡市時間才能找到達標的企業,以我今年所注意到的長飛光纖、丘鈦科技、舜宇光學、金斯瑞生物科技的現價水平不符合該理論,但在上年尾剛注意到這些企業時則相反。
Templeton的另一項個人技巧就是比價購物法,這方法幫助投資者處理一個最困難的決定 — 何時賣出股票。 Templeton從中得到的答案是:「當你發現遠比這支股票要好,可以用來替換它的股票。 」即是說,只要找到另一支升值潛力空間更大的股票,就是適合賣出現有股票的時機。
而且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看似不一樣,實則大致上存在著共同的要素,就是當群眾產生過度的反應:震驚、迷惑、恐慌。 在作任何決定前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套用哲學家Kierkegaard的說話「我們往前生活,卻向後瞭解」,假如你拿世俗認知來當投資策略,將永遠得不到比群眾要好的成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