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等價交換,談Andrew Morgen執導的紀錄片: 時尚代價(The true cost)



早在前些時候看新聞已經留意過這套電影,只是在最近開netflix閒逛時無意中找到,內容一如我意料中赤裸裸地揭開fast fashion背後醜陋的真實一面。


除了極少一撮標榜各國自家紡織的衣物,其餘97%皆由發展中國家出產,每當只要你成本上升,大企業就會威脅將製造廠移往更廉價的地區,例如東莞因成本持續上升而逐漸式微,一如當日香港紡織業的沒落。

現在每年都會賣出8000億件新衣物,為20年前的4倍以上,並且每年52季的服飾務求吸引現今受唯物價值觀操控的年輕人,但這20年間全球人口只不過增加了10億而已,究竟是如何的揮霍無度才能造就4倍的購買力?

在這種消費主義的環境抵下,人們錯把「要用的東西當成已經用光的東西」,但同一時間他們又從未想過因應fast fashion的流行,平價時裝的物料遠比以前耐用衣物的質料變得更差。這種劣質衣物大部份源于農業工業化下所出產的基因改造棉花,總共佔了80%。而負責提供肥料、殺蟲劑等化學物質的正正就是孟山都公司(曾在舊文中提及),長期使用這些化學物質導致當地農民患上各種各樣的怪病,如不孕、癌症、腦力遲緩、精神錯亂等等。

最諷刺的是,當地農民必須藉由貸款才能投資這種生產材料,一旦農藥的藥性讓土壤產生耗竭,收穫不如預期的時候,最後因為無力償還貸款而農田遭到徵收,無助的農民只能在田裡飲農藥自盡留下無助的妻兒子女。

若果被壓榨的製造廠工人想反抗要求加薪?柬埔寨就有一個血腥腥的例子,當地工人集會抗議要求設立最低工資提升至每月160美元,換來的就是政府開槍暴力鎮壓,過程中工人死傷無數。

當工人連要求每月不到1500元港幣的工資對政府與大企業來看是奢侈行為的時候,另一邊廂,我們這些身處在發達國家的都市人卻只會抱怨社會如何對自己不公,又渴望以廉價獲得想要的產品如iphone便是愈平愈好。

在這過程中,其實只不過是另一層意義上的戰爭。這場經濟戰爭中,大企業藉詢眾要求為名,用盡方法去剝削工人、農民的權益,以第三世界人們的生命與勞動力付出去換取相應的回報,人們在生活中所享受到的一切「高性價比」產品就是源自他人身上所付出的犧牲得來。

時尚業現時是僅次於石油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源,衣物在製造過程中需要大量能源、水和其他資源,從棉花田上的農藥,到浸泡牛仔布的洗滌物都會污染環境,估計平均1kg織物就會產生23kg的溫室氣體。而現在消費者衣櫥裡每種類型的衣物,保留期只有15年前的一半,所以環境污染速度比以前更快,超過一半的衣服才出廠一年內就被丟棄,代表著人們花錢買下的只是「品牌」,而非「品質」和「工藝」。



即是你說自己有將廢棄的舊衣物捐贈給慈善機構,然而事實上回收的二手服僅有10%由本地人購買,其餘9成都運到海地之類的落後國家販賣,這個過程中還順道毀了當地的紡織業。

在這場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戰爭中,您願意主動停戰嗎?





延伸閱讀:
https://buzzorange.com/2015/01/28/reality-television-about-sweat-factory/
http://www.cup.com.hk/2017/04/13/recycle-the-fast-fashion-wast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