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現行世界貨幣運作的讀後感:國家偷走我的錢



本書原名為《Warum andere auf Ihre Kosten immer reicher werden: 。 。 。 Und Welche Rolle Der Staat Und Unser Papiergeld Dabei Spielen》

作者Philipp Bagus是一名生於德國的經濟學家,但有趣的是他所學的並不現今主流的經濟學理論,而是被視之為異端學說的奧地利經濟學派。

書中的內容都是真知灼見,個人難以通過幾句筆墨去解釋箇中原理,只是在此簡略說明一下。在現今的世界,「通貨膨脹」一詞的原來意思已被扭曲,相信大家在網上google還是通過坊間與政客口中得知的定義都是指物價上漲吧?其實一切都是錯的,在二十世紀初,「通貨膨脹」一詞的意思是指貨幣供給額擴張,而在金錢增加的同時本來就不代表著地球的資源有所增長,在這個局面下最終切然導致現有物價上漲,所以物價上漲從來只是通貨膨脹的後續波動影響,而不是相反。更厲害的是政府不只扭曲了詞彙的定義解釋,還自行創出物價上漲指數、消費者指數、貨幣供給額成長等指標去監察及應對通貨膨脹,這已不止是亂搬龍門,簡直是顛倒事實的因果。

而每當貨幣供給增加的時候,最先享受到新錢的先後次序必然是政府與及跟銀行有密切關係的龍頭企業,再來就是次一級的各個行業,當所有物價開始上漲、大眾市民才感受到時已經是連分一杯羹的機會都沒有。在全球取消金本位制度下,印銀紙的濫用情況更是堂而皇之剝削大家的血汗金錢,因為整個貨幣制度由一開始就是騙局,沒了金本位更不用擔心有市民到銀行要求兌現黃金保值的可能性,所以才能將銀行的最低存款準備金訂定到少於10%這種荒謬的數字。

還有少不了的就是人為操縱利率,在不景氣的時候調低利率什至出現負利率去吸引大眾貨款投資,而靠這種情況才能獲利的投資者本來就不應存在,到了大眾購買力下降、利率回升的時候這種虛假增長就為消失並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泡沫。而且還有荒謬的事情是部份稅項的增長速度遠比人均薪資的上升幅度更大。這時候你可能會問道,不搞這麼多東西少印點銀紙不就沒事嗎?若果沒事發生,那這些「政客」還可以幹什麼,被人發現他們是多餘物後就會失去高薪厚祿,所以這個情況就如同大公司的一些中階管理層般靠「製造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來突顯自己的工作能力。

以上種種措施無非就是為了讓各個企業、各個市民依賴現行的經濟運作,直到人們如吸食鴉片上癮般再也無力擺脫他們的存在。

當你需要創業或擴展業務的時候,理論上大家都要遵守儲蓄投資的步伐,但有了信用貸款的話變相令企業通過借款槓桿加快營運的增速,搶先一步侵占市場主導地位,這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反而輸在起跑線嗎?然後當大企業規模擴展到影響力過大、大到不能倒的情況後,即使遇上金融危機也能無恥地等著政府與銀行的資金拯救自己。任由市場自由發展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的中旨,為何在今天往往會有國家的干涉出現?在這場市場競賽,經營不善的企業本應早被淘汰,只是因為銀行貸款的存在令這批不良企業拖延到製造出經濟泡沫危機的時候才引爆這個計時炸彈。

漏了一點沒說,除了上述政府發債與銀行印銀紙然後「左手交右手」等財技,保險業也是一個增加資金流入的好方式,若果大家嘗試理解當中的背後原理後就會清楚「銀行」與「保險」只是一個代號名稱,實質上都是令你將存款安置在他們手上,然後再將存款重新分配運用到其他地方手上,當中人壽保險往往被拿作買國債讓市場資金回流為國家金融壓抑減壓。例如巴菲特旗下的保險公司就是為他帶來更多的現金流作投資用途,近年來新興的網上支付如APPLE PAY、支付寶、微信都是相同原理,還有FinTech等的新興P2P網路平台都是跟銀行「競爭生意」而已。

書中最後提到貨幣改革政策有幾種,除了上面提到的金融壓抑將資金回流外,另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停止還債宣導破產,冰島已經通過此方法浴火重生並且清算了當地的銀行家與舊政府人士,這亦是全世界所有政客最不想發生的事情,所以報章上鮮少提及他們的新聞。另一個同樣激進的方法就是廢鈔重新發行新貨幣,將債務一筆勾銷,但這種情況要在國際上重新建立法定貨幣的認受性有不少難度。最後還有一種的就是大家近期看到的債轉股行動,將債權人的身份轉為股東解決債務問題。

不過歸根究底,讓市場能自行調整、同時群眾市民能夠不再依賴他人解決問題的思想培育才是解決經濟根本性結構難題的最好方法,然而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欠缺上進心的事實無法改變,近來的年輕人只會通過「斷捨離」等減少欲望的方式作消極對抗,我個人支持減少對物質的依賴,但是人們本來就是通過競爭才能推動文明發展,這種單純棄械投降的形式絕不可取,希望大家別在被社會的大氛圍所籠罩而侷限了自己的思維與眼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