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焦點系列之九:奧運選手的收入

在香港體育界的現行制度下,絕大部份的運動員的收入並不足以維持家庭生計,當中僅得少數全職運動員被列為精英甲或精英甲+級別,每月可享24690至36400港元的資助,若是位列丙級至乙+級別則每月只得1萬多元,一切歸因特首689一句「體育界沒有經濟貢獻」就直接否定香港運動員的存在,不過此等問題並不單一出現在香港身上。


不受重視的運動團隊
今屆奧運的越南射擊選手黃春榮締造歷史為越南拿下歷史性的第一金,表面上受到英雄式款待的黃春榮,回國後旋即獲得越南總理接見並親自頒授一級勞動勳章。而越南奧委會更向總理建議,考慮頒授「國民英雄」的尊貴頭銜予黃春榮來表彰他對越南體育界的貢獻。據越媒VnExpress的報導,這一舉措被黃春榮婉拒了。原因是黃春榮認為運動員所得的榮耀並非個人的,而是整個團隊包括射擊專家、教練、隊醫等同一眾的共同努力。

近日大家熟知的單車代表李慧詩在出席一項公開活動時,批評香港政府雖然對運動員提供很多資助,但就不太著重挽留運動員身邊的專業支援團隊,忽視了他們的專業性和重要性。

但是團隊精神在政府官員眼中卻可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VnExpress在獲得金牌後立即訪問當地官員為何參賽的27名選手當中出戰柔道和羽毛球項目的教練們未能隨團到巴西作賽。反而大量官員儲汲取大賽經驗之名、浪費公帑當成自己的觀光旅行,當然箇中的原因是運動員與教練也不敢作聲的醜事。

另一越媒Tuoi Tre News報導原來國家射擊隊長年欠缺實彈訓練,而且槍杷依然是沿用原始紙板。因為子彈昂貴,運動員的練習日程往往只能靠開空槍借此聆聽扳機的聲音,想像出開槍的效果。一般的隊員每個月只獲發3枚子彈,即使備戰奧運的黃春榮亦只能在賽前3個月才每天額外獲發100枚子彈進行練習,在這種情況下黃春榮還能奪得金牌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

又有越媒Saigoneer報導,航空公司Air Asia發新聞稿說為了慶祝奪金決定為黃春榮提供終身免費航班服務。對比之下,當年李麗珊在96奧運奪金後同樣說過要贊助她的品牌不計其數,但在她的自傳《逆風而上— 李麗珊》一書中提到:「有些贊助說了沒有下文,有些從未出現過,只有一間飲品公司堅持了數年,但管理層改朝換代後,都停了」。這一點其實証明了香港人的目光永遠都是太短淺勢利,每一次都只懂從中抽取獲益而不懂得共嬴之道。

相比於Nike對李娜與Under Armour對Curry的支援,不論運動員正處於傷患期還是低潮都會陪伴他們繼續走路,當他們成功之後你能從中獲取的利益是不可估計的。

歐美苦況也相同
不要以為只因亞洲地區不太重視運動員才有這種情況出現,在加拿大的精英運動員20%選手平均負債4萬加元(約24 萬港元),加拿大奧運代表一年的總欠債高達2750萬加元(約1。65 億港元)。加拿大選手Donna Vakalis就是其中的一員。

Vakalis參加的現代五項,光是訓練及參賽的花費一年就高達5萬加元(約30萬港元)。但去年僅獲政府資助4500加元(約27000港元),她坦言:「我們要自資聘請教練、隊醫和按摩師,亦要自費租用運動場,這些都加重財政負擔。」為了籌錢,她在每周至少30小時的訓練外,都忙著「打散工」,當過助教、研究員助理、演講者,亦曾為大學的Youtube 頻道當製作人,同時又申請運動員撥款並舉辦網上集資,讓支持者幫忙購買設備器材。

澳洲泳手Matthew Abood亦因資金問題,幾乎無緣參加里約奧運。他在4年前以0.02秒之差未能出戰倫敦奧運,更失去澳洲政府的資助。他憶述:「當時我問自己,『我到底在做甚麼?我既無工作,又沒在唸書。我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於是他拿著一份4年計劃與澳洲聯邦銀行接洽,結果獲得安排任職業務發展分析員,每周工作兩天,令他有穩定的收入和充足的時間備戰里約奧運。最終他在今屆成功參賽,並與隊友在男子4×100公尺自由式接力項目,贏得一面銅牌。

在美國,運動員的經濟狀況更為嚴峻。有別於大部分國家的選手,美國奧運代表未獲聯邦政府的直接資助,必須依賴各項目的民營管治委員會的間接支持。過去就曾有運動員家庭,因訓練、征戰及其他費用高昂,令負債日益嚴重,最終需要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奧委會作為支援、組建及監督美國各個體育代表隊的全國性機構,聲稱將收入的72%都花在資助選手及運動項目上,但有組織估計,美國奧委會只將總開支的10%用作直接支持美國運動員。

前奧運鉛球選手Augie Wolf直言這些資助不足以生活。他形容:「很多運動員都無力獨居,需要與另外3位同儕,4人共住一套兩房單位。」他更指出,美國有很多頂級選手,事實上都生活拮据,甚至又賒又借,要靠他人接濟度日。有見及此,他創辦組織「美國運動員信託」,為運動員提供配對捐款,譬如在今屆奧運,就向有財政困難的選手提供15萬美元(約115萬港元)資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