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焦點系列之七:難民代表隊的成立

今屆奧運首次有難民隊參賽,難民隊中的10名選手分別來自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剛果共和國、敘利亞等4個國家,分別參加柔道、賽跑及游泳項目。



其中以游泳選手Yusra Mardini的故事最為人熟知,來自敘利亞她在大馬士革受訓,但長年陪伴她受訓的泳池的天花板早已被炸彈炸毀,天花板的碎片更散落泳池。後來她與家人決定逃難到歐洲,但是從土耳其開出的小艇摩打在出發後30分鐘拋錨,令這條限載6人小船上的20名難民處於死亡的邊緣。Mardini和船上三人是僅有懂得游泳的乘客,於是她們決定下海一邊拉著繩子一邊游泳去拖著小船渡過愛琴海,歷經3個半小時後才到達希臘的列斯伏斯島。現時她跟姐姐在德國一家泳會重新開始練習,每天早上都會練習2至3小時,放學後亦會繼續練習。她的教練本來正考慮讓她參加2020年的東京奧運,最後她走得更快,成為了今屆奧運的選手。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數字,上屆奧運時全球共有1050萬名難民、94萬尋求庇護者及1767萬國內流離失所者。到2015年底,大幅上升至1612萬名難民、322萬名尋求庇護者及3749萬國內流離失所者,三個數字合起來升幅接近一倍,是二戰以來創歷史最高紀錄。

是次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團結基金中撥出了200萬美元作付他們參加里約奧運的相關費用,改善他們的訓練環境與日後的支援。

看到這裡不禁令人聯想,若果以後奧運會不分國藉界限再沒有國家獎牌排行榜的話,各大國還會投放大量資金下去體育項目嗎?或是失卻了展現國力的動機後可能會見到一個更整潔更純粹追求運動家精神、沒有禁藥的奧運會。

補充:
根據《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的定義,難民是「具有正當理由而畏懼會因為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分或政治見解的原因,受到迫害,因而居留在其本國之外,並且不能或,由於其畏懼,不願接受其本國保護的任何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