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旅遊業的Airbnb

曾幾何時大家去旅行都會首先想到選擇那一間旅行社最有保証、最省錢。

新型式的旅遊

隨著資訊發達,現在每人通過網上搜尋與購置海外用的SIM卡就能用手機即時查到所需的行程資料,從而衍生出大量的自由行旅客與背包客,而在住宿方面亦出現了Airbnb這種提供民宿旅館的中介產業,於消費者與住宿提供者之間的中間人,創造新的經濟平台。
其中英國就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去旅行社門市訂行程的人由10年前的57%,大跌至現時的19%。而在網上預訂尤其18至24歲的人為主的人當中,50%人透過網上旅行社,47%人直接到航空公司或酒店網站訂,24%人用航空/酒店搜尋網站去訂(如Skyscanner)。

新類型旅遊對城市的負荷能力加重

不過每件事都自然有它的好與壞。方便的住宿與新興的廉價機票令旅遊不再是遙遠的事情,同時亦令大部分的旅遊景點都難以負荷大量遊客的湧入,在過度擁擠的情況下,相信除了以名勝為背景、實則打卡為主將相片放上社交平台的部份人士之外難以獲得良好的旅遊體驗。例如上一年就有90萬遊客前往巴塞羅那時使用Airbnb,近期又有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支持,為當地提供約20000間房的合同等都對當地城市造成嚴重衝擊。

在一連串的融資與募資底下,Airbnb現時其估值將達到300億美元僅次於Uber。但在風光背後的大量法律問題仍然爭議不止。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抵制舊金山政府新頒布的短租管制條款,規定短租平台需確保屋主通過政府註冊,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這項條款原意是為了打擊Airbnb上的違法出租主人,不過繁雜的註冊流程也降低許多屋主的註冊意願。

Airbnb的法律責任成疑

更令人詫異的就是Airbnb的說法「政府應直接規範屋主、而非平台。」,認為政府才是負責監管屋主註冊與否的人,並建議政府應直接懲罰違法出租人,而非Airbnb,完全將責任推卸落出租人身上這種表現實在難以服眾,講到尾依靠這種公司的話,而您身處Airbnb提供的民宿出現意外時能否提供足夠的援助服務、保險追討與當中的條款是否符合都是一個問號。

個人曾經住過的Airbnb當中有好有壞,畢竟圖片陳述的環境可以隨時改變,而所謂的評分制度在大家相安無事的時候是看不到實際遇到問題時的臨時應變措施,若果是單獨的女生更要擔心可能有干涉私隱的情況都要注意在內,以現時大家都喜愛往日本旅遊的環境下,我還是較為建議先往JALAN等的當地訂房網站查詢再看。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若按Airbnb的說法

截至目前已在全球191個國家展開服務並成功令住戶成功克服對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創辦人之一Joe Gebbia訴說當初的概念源自07年剛從設計學院畢業時的經歷而來。有次在自家後院舊物拍賣會上與陌生人交談因而意外地讓陌生人在家中過夜,令他想到這是一個展現創造力的良機,結果他決定開始出租自己的公寓。

Joe認為安全感可以被「設計」出來的

他認為設計一個完善的評分系統可以成為信任感建立的關鍵來源。在與史丹佛大學合作研究當中,觀察人們如何才會相信別人,根據性別、年齡、嗜好等各項條件,發現人們傾向信任與自己近似的人,而與我們相反的人士,越難博取我們的信任感,這是很自然的人際關係現象,但若果加入了一些評核作為指標,人們會摒除自己的偏見。

直接地說,當你有超過10個以上的正面評價,你的信譽評級已經勝過其他人,當然同時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正評。因此,Airbnb設計了互相牽制的機制,讓出租人和住戶都互相留下評分後,訊息才會公開。

Airbnb又設計了一個訊息給雙方提供一小部分個人隱私從而讓他們互相博取對方的信任,增加雙方互相接受的機率。

以下是Joe Gebbia在TED時的演說,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他的內容,來看看當中的正反意見誰更具說服力。
https://www.ted.com/talks/joe_gebbia_how_airbnb_designs_for_trust

留言